北京特瑞迪电气技术有限公司!

加入收藏客户留言联系我们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 >
新闻动态
推荐产品

雷电的形成

时间:2024-04-25 浏览次数:0

1、大气电离特性:


根据大气的电离特性,大气圈可分为中性层、电离层和磁层。


A、中性层:中性层是指从地面至60公里左右的气层,在一般情况下,此层中带电质粒较少,主要由中性气体组成。


B、电离层:一般指60公里以上至500公里左右的气层。在太阳紫外线辐射的作用下,较多空气发生电离,产生大量的电子和正离子。反射无线电波,使远距离无线电通讯成为可能。电离层随昼夜、季节、太阳活动等的变化而变化。总的来说,电离层中的正离子数要大于电子,且正离子主要分布在下方。C、磁  层:是指500公里以上的大气层。该层内也存在电子、正离子,但分布极不均匀,且极度稀薄,在这样高度上带电质点的运动主要受地球磁力线的控制,故称磁层。


2、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:根据这个特点,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、平流层、中间层、热成层、外层五个层次。


A、对流层:从地面到空中12公里(中纬度地区)左右,极地为8公里左右,赤道为17-18公里。主要的大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。如云、雨、雾、虹霓、风、冰雹、雷暴、沙尘暴等等。


B、平流层:从对流层顶到50公里之间。10-50公里之间为臭氧层,其中20-30公里浓度最大。这一层大气的运动以平流为主,飞机在这一层飞行比较安全,一般没有颠簸。


C、中间层:平流层顶到85公里左右之间的气层。


D、热成层:从中间层顶到250公里的距离(太阳宁静时)或500公里左右(太阳活动强烈时)之间的气层,该层的空气受到太阳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作用而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。南、北极附近的极光现象就出现在该层。


E、外  层:一般指500公里以外的大气范围。


3、威尔逊假说(Wilson):至今尚未有一种被公认为无懈可击的完整学说,威尔逊假说被认为比较完善并经常被推荐的假说。以下是这种假说的概述:


  根据大量科学测试可知,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电容器,通常带了稳定地带负电荷50万库仑左右,而地球上空存在一个带正电的电离层,这两者之间便形成一个已充电的电容器,它们之间的电压为300KV左右,并且场强为上正下负。


   当地面含水蒸气的空气受到炽热的地面烘烤受热而上升,或者较温暖的潮湿空气与冷空气相遇而被垫高都会产生向上的气流。这些含水蒸气的上升时温度逐渐下降形成雨滴、冰雹(称为水成物),这些水成物在地球静电场的作用下被极化,负电荷在上,正电荷在下,它们在重力作用下落下的速度比云滴和冰晶(这二者称为云粒子)要大,因此极化水成物在下落过程中要与云粒子发生碰撞,碰撞的结果是其中一部分云粒子被水成物所捕获,增大了水成物的体积,另一部分未被捕获的被反弹回去,而反弹回去的云粒子带走水成物前端的部分正电荷,使水成物带上负电荷。


  由于水成物下降的速度快,而云粒子下降的速度慢,因此带正、负两种电荷的微粒逐渐分离(这叫重力分离作用),如果遇到上升气流,云粒子不断上升,分离的作用更加明显。最后形成带正电的云粒子在云的上部,而带负电的水成物在云的下部,或者带负电的水成物以雨或雹的形式下降到地面。当下面所讲的带电云层一经形成,就形成雷云空间电场,空间电场的方向和地面与电离层之间的电场方向是一致的,都是上正下负,因而加强了大气的电场强度,使大气中水成物的极化更厉害,在上升气流存在在情况下更加剧重力分离作用,使雷云发展得更快。


从上面的分析,好像雷云总是上层带正电荷,下层带负电荷。实际上气流并不单是只有上下移动,而比这种运动更为复杂。因此雷云电荷的分布也比上面讲的要复杂得多。科学工作者的测试结果表明,大地被雷击时,多数是负电荷从雷云向大地放电,少数是雷云上的正电荷向大地放电;在一块雷云发生的多次雷击中,最后一次雷击往往是雷云上的正电荷向大地放电。从观测证明,发生正电荷向大地放电的雷击显得特别猛烈。